10月31日下午,南非科学院和非洲科学院的院士、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(NRF)评级的研究教授Mammo Muchie,应中国-莫桑比克智慧农业“一带一路”联合实验室邀请,为浙江师范大学师生带来题为《获取开展和实现高质量研究所需必要技能的探索:来自知名研究教授Mammo Muchie的研究历程的经验教训》的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于17幢718会议室举行,由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蒋自然老师主持。

人物介绍
Mammo Muchie目前是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(NRF)评级的研究教授,以及南非科学院和非洲科学院的院士。是埃塞俄比亚阿达玛科学技术大学的兼职教授,也是牛津大学技术、管理和发展中心(TMCD)的高级研究员,在那里他与研究人员合作,研究低收入国家的创新扩散以及非洲-中国工业高科技领域的潜在新研究领域。Mammo Muchie是Globelics倡议的创始成员之一,该倡议旨在通过关注非洲创新系统建设的挑战,开启北方和南方研究人员之间的新关系,也是Globelics及其学会的科学委员会成员。2009年,Mammo Muchie创立了《非洲科学、技术、创新与发展杂志》,并担任主编,同时他还是《Globelics创新与发展杂志》的编辑。Mammo Muchie还帮助创立了非洲Globelics博士学院和Afica LICS,并且是连接北非、中东和南欧的网络的创始科学委员会成员之一。Mammo Muchie还是“非洲太阳能网络”的创始科学顾问,以及埃塞俄比亚学者网络的主席和《埃塞俄比亚研究与创新前瞻电子杂志》的主编。
讲座环节
讲座伊始,Mammo Muchie教授以终身学习为基石,构建了独特的研究理念与方向。他认为人生全程皆是学习过程,好奇心、惊奇感与怀疑精神是推动创新的核心动力,并强调教育需以同理心、爱心、希望与幽默为内核,培养具备知识、适应力和责任感的问题解决者。在研究领域,他聚焦非洲可持续发展,提出通过指数技术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,助力非洲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困境,从农业、原材料主导阶段向知识经济转型,同时明确创新与发展体系、转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体系等五大具体研究领域,为非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。
Mammo Muchie教授提出,通过搭建平台、开展合作与培育人才,将研究理念转化为实际成果。他创立非洲研究生学院(APGA)并运行超15年,打破学科界限,构建全校性研究创新社区,促进研究人员交流合作,助力南非培养高质量硕士和博士人才;开发创造力与科技创业相关研究生模块,以问题式学习推动学生组建创新企业,还通过非洲创业奖资助学生在南非城乡创办初创企业。此外,他积极拓展全球合作网络,不仅与南非多所大学合作,还与非洲、亚洲、欧洲等地高校建立联系,担任多所国际高校访问教授或研究员,同时在全球创新与学习研究网络等组织任职,创办或参与编辑多本学术期刊,推动研究成果全球传播。

最后,Mammo Muchie教授提出提出明确合作倡议,为未来研究与发展规划蓝图。他呼吁浙江师范大学(ZJNU)与南非茨瓦内理工大学(TUT)、UoG 及奥西里大学开展合作,建议建立中非科技创新合作中心,并提议在相关高校间设立联合研究主席。他表示,研究旅程具有全球性,期待通过强有力的国际合作,持续推动非洲知识经济发展与创新转型,而学生的卓越成就便是其研究工作的最大回报。

讲座结束后,Mammo Muchie教授与我院师生展开了深入的问答交流,就学习方法、未来规划、兴趣点、学习困难的改进方法以及生活中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讲解。同时,Mammo Muchie教授围绕非洲发展挑战与中非合作展开,分析了南非高失业率、政治体制困境、殖民遗留问题等发展挑战,探讨了中国治理模式借鉴、教育就业联动等复兴路径;阐述了中非在基建、贸易、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潜力,对比了中欧合作模式差异,提出产业链升级建议;剖析了殖民历史在货币、边界、文化等方面的当代影响及去殖民化路径;并给出了贸易结构、数字农业、华侨经济网络等研究建议与学术合作方向。为理解非洲发展挑战与中非合作提供了独特而重要的见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