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7日下午,由金华市人民政府、浙江师范大学主办,金华市农业农村局、浙江省农业对外合作中心、中国-莫桑比克智慧农业“一带一路”联合实验室承办的2025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会在中非(金华)农业科创园举行。会议以“科技赋能农业 中非共创未来”为主题,聚焦智慧农业、农机装备、粮食安全等关键领域,进一步整合政府、高校与国际组织资源,深化中非农业科技协同创新、构建常态化人才合作机制,助力农业现代化、保障区域粮食安全。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应金岳,金华市委常委李斌峰,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副总队长宋少英,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出席仪式并致辞。

“浙江是中国地方对非合作的先行者和生力军。”应金岳表示,过去这些卓有成效的合作为浙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,也让浙江和非洲彼此深刻认识到,中非之间的合作必须向更广领域、更深层次迈进。应金岳围绕聚焦关键技术、贯穿产业全链、夯实人才基础深化农机合作四个方面分享建议,期待中非合作从金华再出发,将共识转化为行动,以实干成就未来,共同谱写科技赋能农业、中非共创共赢的新篇章。
李斌峰指出,依托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会这一平台,金华市人民政府持续推动与非洲各国在农业领域的精准对接,实现了从资源互补到协同创新、从短期合作到长效共赢的深刻转变。他表示,期待以本次活动为契机,进一步释放金华在农业科技与产业方面的优势,高标准推进中非金华农业科创园建设,全力打造集技术研发、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合作枢纽。
宋少英强调,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会不仅是中非深厚友谊的生动体现,也是积极响应全球发展倡议、深入贯彻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精神的务实举措。她指出,今年6月,全球中心与金华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旨在整合双方资源优势,构建农业科技协同与统计能力建设的关键平台,探索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中非农业合作新模式。希望以此次活动为纽带,与非洲各国友人进一步深化交流、共谋发展、共解难题、共创未来。
张建珍深情回顾了浙师大与非洲深厚而久远的友谊。她表示,学校的对非合作始终紧扣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与精神,与非洲各国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“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”和“中非发展权亚的斯亚贝巴共识”,这不仅是中非知识界对全球性挑战的深刻回应,更是中国高校智库服务国家战略、推动中非合作深化的标志性成果。同时,浙师大依托多年积累的对非合作网络与科研实力,围绕智慧农业、资源环境、种质创新、灾害预警等关键领域,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。期待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,进一步凝聚共识、深化合作,共同探索科技赋能农业的新路径、新机制、新模式,以及应对粮食安全、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的有效路径,让科技的种子在中非合作的沃土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,真正造福于双方人民。

会上,联合国统计大数据和数据科学全球中心平台处处长刘晓玲、金华市农科院院长郑寨生、浙师大党委委员、人事处处长兼自动化学院院长刘洋,代表三方团队共同发布阶段性合作成果。浙师大与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现场签署了《中国-莫桑比克智慧农业“一带一路”联合实验室基地》合作协议。中共金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、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陈刚为实验室授牌“金华国际人才之家”。


非洲科学院原院长、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、中国-莫桑比克智慧农业“一带一路”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菲利克斯·达帕雷·达科拉,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渝阳分别以“非洲农业科技现状与中非合作前景““数智农业发展现状与未来”为主题作主旨演讲。

非洲国家驻华使节、友城代表,农业农村部、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,中非农业专家、涉非企业及商会代表,联合国统计大数据与数据科学全球中心相关领导,金华市委、市政府及浙师大有关领导,全市对非合作机构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仪式。会前,参会人员去参观了中非(科技)交流中心中国-莫桑比克智慧农业“一带一路”联合实验室展厅和联合试验基地。